首页 > 酒店新闻 > 行业动态

k8发赢家一触即发|你的生活中,为什么只有问题没有爱

发布时间:2025-10-15 18:08:01    次浏览

文/茗荷幸知在线专栏作者 仿佛在一夜之间,每个人都开始关注心理学,因为心里是否舒坦这事,实在是太重要了。走到哪里,你都有机会听见“原生家庭”几个字。在不长的时间里,这变成了大街小巷都知道的词儿。与之伴随的是,我们历尽千辛,尝遍酸甜苦辣,终于找到了各种不美好的根源,原来是我小时候成长的环境造就的,原来一开始就是拧巴的,我身上的创伤太多,才导致了今日种种。我不够有安全感?——小时候爸妈没空理我我经常感到压抑——小时候不让我表达我不敢用钱———小时候的匮乏感我不知道怎么处理亲密关系————跟父母关系不好我不喜欢小孩——小时候没被接纳喜欢过…………真的真的么?真的是这样么?的确,幼年时代的我们,深深地依赖着父母,我们常常通过与他们的链接去看待和感受这个世界。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我们没有得到积极的回应,与他们的链接不够顺畅,这种影响往往是深远的。很多心理学界大咖认为,这种影响有可能贯穿一生。终其一生,我们都在用各种方式修复童年的创伤。尤其是在中国这种特别重视骨肉情亲的国家,与父母之间的爱恨纠葛,影响要更为深重。我们不知道以多少扭曲爱的方式,来温暖又伤害着彼此。理论上说,家族和谐,夫妻感情好培养出的孩子大多性格较好。但是,一对夫妻感情差,支离破碎的家庭就一定会培养出一个性格不好的孩子么?答案也不是绝对的。 你不是父母的翻版我想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D君是我闺蜜系里面最温柔的一个先生,见谁脸上都是笑眯眯的,人缘特好。他当时能获得老婆的芳心,是因为老婆的朋友鼎力推荐,“他人品性格好”。的确如此,婚后的他一如婚前那样,对老婆疼爱有加,加个班还跑到老婆单位陪着,儿子身体不够好,也是忙进忙出,亲力亲为,时常可以看见他陪着儿子下棋玩耍。我一直以为有这种疼爱家人、人缘超好的人成长在一个很有爱的家庭。可实际情况是,他的母亲在他年幼时跟其他人相好,并且离家出走,爸爸一个人抚养他和姐姐,虽然很多年以后母亲回归了,但小的时候,不知道遭受了多少白眼和冷遇,也承载了父亲难以言说的痛。如果是追溯原生家庭,恐怕是一部血泪史。然而,在他的脸上,你更多的看到是作为父亲对孩子的疼爱,作为丈夫对妻子的尊重。也就是从他身上,我开始反思原生家庭到底对一个人能有多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施加在不同的人身上,是否效果会一样?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大意是同样一个家庭,姐姐成长过程中间有很多的痛苦,觉得不被理解,觉得没有被父母好好爱过,长大之后跟弟弟深聊一次,竟然发现弟弟有大相径庭的感受,在弟弟眼中,父母不仅在尽自己的力量爱着姐弟,甚至作为弟弟的,也在宠着姐姐。姐姐忽然间意识到,全家人宠了自己快三十年,而在这之前,自己竟然没有感觉到。人性简单而又复杂,并非能随意塑造和影响。一方面,我们得看到原生家庭对于一个人成长的影响,但是也万万不可绝对化,把所有你今天性格中对抗的一面归结于童年。因为,事件本身是一个原因,而对这个事件你怎么看,感知到什么,做出什么反应,往往更重要。这也在咨询过程中间,咨询师关心你的感受比事件本身要多的原因。因为,了解那个事件并不足够,我们更需要了解来访者的认知以及他当时的身心上进行感受。你看不见,爱还是在有个朋友,经常在我面前申诉父母没有好好地爱过她。因为子女众多,而她,又是家里的第二个女儿,所以,常常被忽视,常常被“欺负”。大学毕业之后,她一直远离着家庭,遇到重大挫折的时候,经常不告诉父母。我理解她在每一次事件中感受到的那种被抛弃和忽略的心。然而作为一个旁观者,除了看到她说的这些,我同时看到,她的父母也十分不易,子女众多,不仅要供吃穿,还供女儿读了大学。这是一个了不起的选择。她的父母也可以如其他农村里的很多父母一样,让女儿早早嫁人,分担家庭负担,可是他们没有这么做,还是让女儿顺利地上学了。我曾经有两个初中同学就是因为父母送她们上中专而不是高中最后选择了自杀。自那之后,我开始明白,在中国这种国情下,把一个女儿送去上大学其实并不是一件那么理所当然的选择。后来一次机缘见到了朋友的母亲,我看见她急切地问候许久未见的女儿,伸手帮女儿摘去身上的头发,传递给我的,也是没有言说的温暖。所以,当你没有感受到爱的时候,并不代表爱不在身边,也许爱并不以你喜欢的方式在表达;同样,当你觉得受伤的时候,并不代表别人故意要伤害你。 你完全可以自己负起责任我们父母一代人,小时候兄弟姐妹众多,吃饱穿暖已经属于不容易的事情。去问问他们,几乎每家都有夭折的兄弟姐妹。看看他们的童年,很多时候都伴随着饥饿和资源争夺,能活下来,已经是万幸。如果能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读书就业,那就是上了天堂的感觉。如果你依赖原生家庭理论,他们比你有更重的创伤。有时候你会看见他们过分地节俭,有时候你会看见他们活在各种担忧和恐惧之中无法自拔。若谈论到是否被父母好好的关爱过,他们更有理由说“没有”。可是,你见着他们去埋怨自己的父母么?恐怕更多时候,是觉得自己没能好好孝敬父母,没能为父母做什么。我们学习提升自我的目的,是为了遇见真正的自己,更好地和他人相处,而不是用一套听起来有道理而且很认同的理论去指责评判他人。我们通过学习,看到了家庭对一个人的重要影响,可以分析,但不用指责。因为,你是在对一个自己内心都有很大空洞的人提出高要求呀。还未曾有能力爱自己的人,又有那么多艰难生活问题需要解决,他们没有能力也没有精力去温柔地对待你。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真的不爱你。何况,真的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他们对你造成了难以挽回的伤害,你还可以通过学习成长,来修复提升自己。如果你自己通过学习和体验,找回你本来的样子,你便可以成为爱的魔法棒,去影响和感染你的家人。每个人都希望,妈妈永远是温柔的,爸爸永远是刚强有力的,父母永远是爱自己的。但实质上,没有家庭是完美的。就算现在的你拿出全身力气去爱孩子,孩子也会感觉不堪承受。信不信,我们的孩子长大了也能看到我们百般的不是和缺憾?管得太多,控制欲太强,没有自由……在做父母的路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永远是学生。既不用苛求自己做个完美父母,更不用去要求自己的父母变成你心目中的完美父母。于己于人,留有余地,这是一种智慧。透过问题看到爱,这是一种能力不要把原生家庭当作不肯成长、改变的借口,因为,那始终是一种外归因。你的幸福、快乐掌握在你自己手中。过去原生家庭中发生的一些事情,你不需要负责任。但是,从今天开始,你所做的每一个选择,你都要自己负责任。如果你愿意,每一刻都是新的。本质上就是如此,分分秒秒都是新的。作者简介:茗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生命科学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在能量学、身心灵健康方面有长时间经验积累,关注女性成长,主张用爱、智慧和勇气直面生活中的困难,把玻璃心打造成水晶心。个人公众号mingheonline想变得跟作者一样睿智通透?想阅读更多优质原创文章,提升婚恋情商?搜索微信公众号“潘幸知”或者“sharpshow”订阅我们,加入我们